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吴京胜诉战狼公司侵权案 蹭热点需付出代价

蹭热点反被诉 吴京维权成功

“蹭热点”真的这么容易吗?5月5日,北京西城法院对两起侵权案件作出判决:两家公司因擅自使用吴京肖像和姓名进行商业宣传,被判向吴京道歉并赔偿共计7万余元。这起”吴京胜诉战狼公司”案件给那些想靠名人效应打擦边球的企业敲响了警钟。

《战狼2》爆红后,不少企业想方设法与吴京和电影挂钩。某招聘公司在公众号发布虚构采访吴京的文章,使用吴京头像和剧照;另一家网贷公司则发文《如果吴京没有贷款8000万,还能成功吗?》,同样配发吴京照片。虽然两篇文章内容形式不同,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企业做广告。

法院认定侵权事实成立

北京西城法院审理认为,两家公司未经吴京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和姓名进行商业宣传,构成侵权。特别是招聘公司虚构采访内容,更侵犯了吴京的姓名权。法院判决招聘公司在公众号及全国性报刊上道歉,并赔偿51000元;网贷公司则需赔偿20000余元。

吴京方面表示,这些行为容易让公众误以为他与涉事公司存在商业合作,对其个人形象造成不良影响。虽然两家公司最终赔偿金额远低于吴京最初索赔的25万元,但这一判决明确了蹭热点行为的法律边界。

企业营销需守法律底线

这起”吴京胜诉战狼公司”案件给企业营销提了个醒:热点可以蹭,但法律底线不能碰。使用名人肖像、姓名进行商业宣传必须获得授权,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。

当前,不少企业喜欢借势营销,但很多操作游走在法律边缘。这次判决表明,法院对这类侵权行为持严厉打击态度。企业想要长期进步,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在提升产品和服务上,而非走捷径蹭热度。

吴京此次维权成功,不仅保护了自身权益,也为规范市场秩序做出了贡献。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,看到这类判决也会更加警惕那些”傍名人”的营销手段。毕竟,真正的好产品不需要靠这种手段来吸引眼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