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幻大咖眼中的未来科技
随着《流浪地球2》和《三体》的热播,刘慈欣这个名字再次成为热议焦点。这位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在接受央视专访时,不仅分享了对两部影视作品的看法,更畅谈了太空电梯和数字永生这两项未来科技的可能性。刘慈欣认为,科幻作品中的想象往往源于现实的科技进步,但同时也超越了当前的技术边界。
太空电梯和数字永生,这两个概念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,但它们真的遥不可及吗?刘慈欣给出了自己的见解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”科幻预言家”怎么说。
太空电梯:学说可行但材料受限
小编认为‘流浪地球2’里面,太空电梯的震撼场景让观众大开眼界。刘慈欣表示,太空电梯从学说上来说没有任何悬念,其职业原理简单易懂:一根超级强度的绳索从地面延伸到地球同步轨道,电梯舱沿着这根绳索上下移动。
“最大的障碍在于材料。”刘慈欣解释道。目前强度最高的材料最多只能支撑200公里高度的电梯绳索,而要实现完整的太空电梯,需要能够延伸到3万公里高度的超强材料。石墨烯等新材料的研究可能带来突破,但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。
有趣的是,太空电梯一旦实现,将彻底改变太空运输的经济性。刘慈欣指出:”这将大大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,开启人类太空探索的新纪元。”不过他也提醒,除了材料难题,太空电梯还面临太空垃圾、大气层干扰等实际挑战。
数字永生:信息技术飞速进步,脑科学进展缓慢
谈到数字永生这个话题,刘慈欣将其分为两部分技术:信息技术和脑科学。他认为信息技术的进步速度惊人,但我们对大脑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。
“我们的大脑究竟是怎么运作的?记忆、自我觉悟和思考是怎样产生的?”刘慈欣提出了这些根本性难题。他指出,虽然脑科学研究成果很多,但我们还远未真正领会大脑的运作机制。
刘慈欣特别强调:”数字永生不仅仅是把大脑信息数字化那么简单,关键在于怎样保持觉悟的连续性。”他认为,即使未来能够完整复制一个人的大脑信息,这个复制品是否能被视为原来的”你”,仍然是个哲学难题。
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
在访谈中,刘慈欣还谈到了中国科幻的进步前景。他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科幻创作提供了肥沃土壤,《流浪地球2》和《三体》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“30年前,没人会相信中国人能拯救全球,也没人会相信我们能建造宇宙飞船。”刘慈欣感慨道,”但现在不一样了,中国的进步让我们能够欣赏并创作这样的科幻作品。”
太空电梯和数字永生,这些看似遥远的科技概念,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。正如刘慈欣所说,今天的科幻可能就是明天的历史。中国科幻正迎来最好的时代,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。